Wednesday, August 29, 2018

悉尼峰会:重塑对野生动物和保护区的承诺

我的童年是在加利福尼亚度过的,其中的一个华彩篇章就是全家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次旅行。在那里,我生平第一次被大自然的壮美所震撼。在那样一幅绚丽的图景(野生动物身处广阔的野外空间)面前,我明白了之所以要设立国家公园是因为美国政府曾承诺要为子孙后代保护它们。

从那之后,作为一名保护生物学家和野生动物专业人士,我有幸去过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公园。在许多地方,这些公园不但充满了自然的壮美,也是当地国家引以为傲的资本。

11月12日到19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界人士将齐聚澳大利亚的悉尼,出席十年一度的世界公园大会(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主办)。我和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同事,将与数千位来自世界各地政府、保护组织、学界和商界的代表们一起参加这次盛会。

这次大会表明我们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本周,詹姆斯·沃森及其同事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其中指出,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说明,许多国家的政府在其关于建立和支持公园及其它保护区的承诺上出现了后退。

尽管自从2002年的上届世界公园大会以来,受到法律保护的土地和海洋面积有所增加,但实际上公园如今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各国政府消减经费、缩减人员,向采伐、能源和矿产开采等商业活动敞开大门的公园数量正在不断增多。此外,有太多的公园的管理不力,甚至名存实亡。

本次大会将让世界面临一个关键的抉择:是继续在浪费珍贵的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重新决意在世界各地建立公园并进行负责任的保护?

许多公园(尤其是某些领导力不佳、政治意愿缺乏并腐败滋生的发展中国家)被商业偷猎者和野生动物走私者大肆洗劫。非洲和亚洲的公园损失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超过一半的大型哺乳动物损失都发生在非洲的公园。

当然,现实并非都令人沮丧。尽管资源有限,但许多国家的政府正在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公园里的野生动物。然而,这是一场艰苦的斗争。人类正在继续高速地破坏着这个星球的面貌,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灭绝,并对依赖完善的生态系统谋生的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在我们继续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界的同时,保护从北极到热带丛林、再到深海那些仍然功能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如今,公园的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和海洋面积的3%,而我们需要建立更多的保护区。

如果得到妥善的管理,公园能够有助于保持野生动物的功能性生态密度。不仅能保护标志性物种,还能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有数十亿人直接依靠原始森林提供的自然过滤功能获取淡水。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把保护区带给我们的诸如此类的收益最大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收益涉及旅游到就业机会、再到森林覆盖率降低的补偿等。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只有来自公私部门的资助能够显著增加,公园以及其中的野生动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上述《自然》杂志的论文指出,如果要对一个不断扩大的全球海陆公园体系进行充分的管理,每年所需资金为450到75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军费的2.5%左右。

政府和业界必须为公园提供新的资助,但责任并不都在它们身上。它们还必须与公民社会和当地社区结成伙伴关系,共同确保充足的资金、促进落实并形成良好、透明和切实的管理实践。

在本周的悉尼大会上,我和我的同事将强调公园在保护“荒野精华”上的力量。所谓的“精华”就是那些尚未被染指的海陆景观,面对全球性的变化和未来十年世界人口将超80亿的现实,它们是保护物种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希望所在。

我希望,十年后我们在回顾发展历程时能够看到管理良好、资源充裕的海陆公园大量增加,同时健康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功能完善的原始生态系统也能增多。我们今天制定的优先事项和做出的决定,将影响到自然和人类未来的长远福祉。与过去相比,如今人类的命运和地球的命运已更加密不可分了。

Monday, August 27, 2018

अंतरराष्ट्रीय योग दिवसः दुनिया भर में योग के दिखे अलग-अलग रंग

Wednesday, August 15, 2018

培育中国可再生农业的萌芽

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环境挑战,包括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土壤退化、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农业生态多样性缺失。2008年牛奶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一系列广受披露的公众事件使得食品安全也成为备受公众担忧的焦点问题。

不过,中国国内对于可再生食品生产的兴趣
正在日益高涨。我们此前一直与中国的研究人员一起探索这一领域,并发现了一些可供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借鉴的经验。

中国的农业实践对于全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其对大豆和玉米的进口日益成为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生产方式向着更加可持续的转变不仅有益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环境和公共安全,还可以在长期促进农业产量的提高。

此外,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还可以对全球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如果它可以降低食品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话。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虽然中国可持续食品生产和消费目前仍处于萌芽阶段,但采用环境友好实践的农户数量不断增加,主要城市有机农产品市场数量有所增多,中国官方相关农业政策也越来越强调可持续性,这些都表明中国可持续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例如,社区支持农业( )在中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正在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超过300家CSA农场遍布全国各地。专注于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农业综合企业越来越普遍。

驱动这一趋势发展的是中国人对“安全”和健康食品日益增大的需求,这在有机和“绿色”产品不断上升的市场份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产品来自本地还是进口,。

可持续农业的兴起在《
多种道路:中国可持续农业案例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这项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 )共同完成的联合研究项目通过中国七个省的一系列案例研究对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总结出几点关键经验,并提出一些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建议。报告近期在北京的一场研讨会上正式发布。会上,50位农业业界人士、研究人员、学术界人士、政府官员、慈善家以及非政府组织人士共同探讨了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会议的小组讨论环节探讨了报告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合作社的作用、可持续认证的有效性以及土地未来将由谁来耕种等。

另外,一项案头研究项目从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角度探索了中国农业的历史演进。研究项目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现代中国的发展如何 影响了种植业可持续性以及乡村地区的环境,并从细节角度探究了旨在以更可持续的方式改革中国农业生产体系的政策和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的经验与教训

在很多方面,中国可以被视为发展的实验室。其农业发展的经验涵盖了不同规模的生产、不同种类的技术以及不同类型农业生产模式,对于其他国家和情况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IIED与中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从业者以及政策制定者了解如何给予可持续农业实践更好的支持,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

发展可持续农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因为不同地区情况多样并且十分复杂,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官方政策需要保护并鼓励包括CSA、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综合企业在内的各种农业模式的共同发展。多样化的食品生产体系将更有韧性,而且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可以遵循。

可持续农业的规模可大可小,并且各种规模各有利弊。可持续农业的规模应该与生产者的条件以及生产环境相匹配。政策应该鼓励各种规模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而不是将大规模农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或是搞一刀切。

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种作用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例如,为认证和有机输入提供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在农民与企业之间协调沟通、在营销和生态生产方式等方面提供培训等。

集体组织是决定可持续农业生命力以及小型农业生产者生计的关键。集体组织可以通过合作社或者CSA的形式为农民打开一系列资源和服务。对于集体组织的政策需要具备充分的灵活性,特别是要允许多种产品生产的合作社。

认证可以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地理位置、当地市场的情况以及农民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更广泛的商品供应链。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无需进行认证。

在中国等国家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地区或者从源头上减少农村青年离开家乡是十分重要的。增加农村地区农民收入是关键。我们的研究表明,可持续农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更多的资源应该用于可持续农业的“参与性研究”(即将农民作为研究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那些在劳动力短缺并且远离销售市场地区仍然可以行得通的措施。特定农业技术的研究中应该加入现代化的手段以及本地的知识。

应该增强人们对于可持续农业多种好处的认识。这些好处不仅限于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还包括提高收入、减少乡村到城市的移民数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以及增强环境健康等。